入汛以来,我县降雨明显偏少,与多年同期均值相比,降水量少近七成,全年旱情位列有历史记录年份第二位,全县抗旱形势异常严峻。在省、市防指和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的全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落实。鉴于机构改革和人事变动,县委县政府及时对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13个防汛前线指挥所组成人员做调整充实,明确各级防汛行政和技术负责人名单,各乡镇也同步调整充实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组成人员。4个水利分局和中型水库管理所、县河道局、县排灌总站,及时完成中型水库、排灌工程、堤防工程、大中型涵闸汛前检查责任卡填报。
二是修订完善各类预案。修订了2019年防汛抗旱、行蓄洪区撤退运用、临王段弃守等应急抢险预案,以及龙潭等四座中型水库防汛预案和调度运用方案,编制了行蓄洪区运用和人员转移操作手册。县经济开发区、涉矿乡镇制定落实了尾矿库防汛应急预案。完成行蓄洪区居民财产变更登记和备案。
三是全方面开展汛前检查。3月5日至15日,县组织7个检查组,对境内各类水利工程做全面检查,察觉缺陷,督促属地乡镇及时整改。4月底到5月初,联系乡镇的县领导集中开展汛前检查,督促各地加强防汛准备。5月5日,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防汛工作再安排再部署。自5月6日起,13个防汛前线指挥所对所辖责任区段全方面开展检查,察觉缺陷要求及时整改。
四是检修泵站筹备资器材。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要求各防汛仓库对现有防汛物资器材清点、晾晒,督促乡镇及时筹备必要的砂石料,定点堆放。根据防汛抢险需要,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全县25座排涝泵站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同时,投入资金30万元,更新增补防汛物资器材防浪杉木桩3000根、编织袋10万条、维修冲锋舟8艘,确保防汛抢险应急需要。
五是强化在建工程度汛措施。汛前,全县正在实施的在建工程主要有沿岗河二期三期、汲河三期治理工程、沣西干渠上段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临王段一般堤防和病险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为确保在建工程度汛安全,县防指督促建筑设计企业制定度汛应急预案,落实防汛责任人;对淮淠河重点险工险段和已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完善预案,加强巡查,确保万无一失。
六是落实防汛应急抢险队伍。我县河流湖泊、中小型水库众多,防汛战线长、压力大、任务重,为积极应对也许会出现的险情、灾情,做好防汛抢险应急处置工作,县防指及时作出调整充实了防汛抢险应急大队成员,分别从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抗旱服务队、皖西淮河公司等单位抽调基干民兵200人、消防救援人员20人、水利职工60人组建三个防汛抗旱应急抢险中队。沿淮沿淠及低洼地区22个乡镇共落实一、二、三线万人,并登记造册。4月下旬,县消防大队组织2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在水门塘水库开展了水上救援实战演练。
一是灌溉供水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水稻栽插面积200万亩,其中史河灌区栽插面积155万亩,实现水稻总产量101万吨;种植油菜、小麦等旱作物43万亩,实现产量10.8万吨。基本实现了种足种满目标,确保了大旱之年粮食丰产丰收。因土地流转和稻虾养殖等供水方式变化,全县灌溉供水矛盾仍较突出。一是土地流转方面,由于农村土地大面积流转,导致种粮大户与散户之间在需水时间上差异较大,配水水量和放水时间安排上难以同步,往往是散户要求放水栽插水稻,种粮大户夏粮还未收割,造成零星用水损耗大。二是稻虾养殖方面,随着稻虾养殖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据统计,我县2019年史河灌区内稻虾养殖面积约30万亩。稻虾养殖需大量循环水,导致全县用水总量进一步加大,并且需长时间保证养殖区水位,打破了以往农业灌溉用水时段和用水量较为固定的规律,造成稻虾养殖与农业灌溉争水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自流灌溉科学调度。史河灌区灌溉面积160万亩,全年通过引提拦蓄累计供水7.27亿方,亩均用水量454方。其中,梅山水库经三元闸向我县供水5.31亿方,内部蓄水利用量0.78亿方。
三是补给泵站全面开机。年初,县财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全县沿河沿湖国营机电泵站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县内汲东片孟集、刘李、潘集,以及沣东片宋店等外水补给站,设计流量60.1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60.1万亩,装机容量13340千瓦,全年累计提水补给1.18亿方,累计灌溉面积39.6万亩。
四是农饮水源安全保障。2019年旱情情况出现后,以史河灌区干支渠系为水源的水厂受影响较大,主要有西皋、众兴集、岔路、陈楼、石庙等水厂。其中位于沣东干渠侧的西皋、众兴集、岔路等水厂水源地蓄水严重不足,经县防指请示省防指,在梅山水库死水位情况下争取弃水600万m3,目前在总局的支持下已分两次向我县补水600余万m3,水厂水源得到了保障。位于淠河下游的彭塔水厂和冯瓴水厂,因淠河水位持续下降,水厂取水困难,已经对取水口处河槽进行了多次深挖,保障了水厂的正常供水。其他各水厂受水源水位下降或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较小,分别采取限制供水,分时段供水等措施,基本保障了各水厂的正常供水。经初步统计2019年旱情受影响的供水工程有18处,影响供水人口49.8万人、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户用应急水源,下挖水源地取水和分时段限制供水等。
一是格外的重视,周密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抗旱灌溉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多次深入乡镇检查指导抗旱工作,召开抗旱会商会、现场会、调度会,要求各乡镇各部门牢固树立全面抗、全面保和抗大旱、抗久旱思想,动员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立足自身,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抗旱。
二是科学调度,严明纪律。县防指及时印发《关于扎实做好近期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抗旱供水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县防指调度令,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不等不靠,组织利用一切抗旱水源,全力开展抗旱工作。进一步严明纪律,落实责任。实行点线结合,对各支渠进水口严格看管,严禁擅自开闸、偷水、抢水和毁闸放水,严禁跑水漏水,造成水源浪费。
三是积极争取,加大流量。县防指积极与淠史杭总局和梅库争取,力争梅库利用非发电措施弃水,加大供水流量。7月25日8时梅库启用水库泄洪通道,利用非发电措施,日均向霍邱增加供水流量20m3/s。根据天气形势和旱情发展状况,7月31日梅库将弃水流量增加至25m3/s。
四是全面开机,提水灌溉。及时启动灌区末梢及沿河湖补给站,引提外水抗旱。5月中旬以来,我县从淮淠河、东西湖及境内沣河、汲河全面开机提水补给,全县累计提水达1.18亿方,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从梅库引水的压力。
五是落实责任,全力抗旱。县防指会同县水利局进驻一线,协调指导抗旱调度工作。水利分局人员全部投入抗旱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到灌溉口子,要求24小时在岗在位;乡镇水利站、段、所人员全部安排到闸口;中型水库管理所做好配合调度,严格执行县防指调度令,同时做好值班值守工作。
六是积极筹资,加大投入。我县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抗旱经费投入,不顾一切代价全面抗、重点保、有效救,力争降低旱灾损失。全县投入抗旱经费达198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460万元,保证抗旱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多措并举,保障水源。县防指与气象部门会商,制定计划,7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长集、河口、孟集、花园等地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县抗旱服务队深入乡镇,及时架设流动泵站,做好抗旱设备抢修等技术服务。积极与临淮岗工程管理局协调,适当提高淮河蓄水位,并稳定城东湖、城西湖蓄水位,为各沿淮沿湖提水泵站提供充足水源。
八是及时响应,指导抗旱。根据旱情发展状况,县防指按照《霍邱县抗旱预案》要求及时启动相应级别抗旱应急响应,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全面落实抗旱工作行政首长责任制,突出抓好“四个确保”。科学调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值班值守,进一步严明抗旱纪律。
一是非发电措施供水成为常态。多年来,在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各县区同时开灌,梅山水库通过满负荷发电供水流量已不能够满足灌溉用水需求,只能申请利用梅库非发电措施加大供水流量,增加了灌溉成本和灌溉调度难度。
二是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不完善。近年我县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实施了部分末级渠系建设,改善了部分地区灌溉条件,但作为农业大县,仍有很多位于灌区末稍的乡镇(如邵岗乡)多年用水困难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及早引发电尾水充塘入库。今年以来,我县水利兴修和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点多面广,施工时已腾空底水,直接影响内部蓄水总量,造成来年春灌水源紧张。建议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在明年春灌前期,将梅库发电尾水输送我县干渠充塘入库,增加我县内部蓄水。
四是水量分配上给予倾斜支持。请求省、市防指在水量分配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在汲东干渠水量分配上给予考虑。由于汲东干渠线长,上游县区较多,我县汲东灌区又位于汲东干渠的尾部,现已基本放弃从梅库引水灌溉,只可以通过提水灌溉,增加了灌区群众用水成本。请求省、市防指在梅山水库水量充足情况下,利用上游县区未开灌之机,提前通过汲东干渠定时定量向我县供水。